草原小路
大多数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呼左旗朝岗镇的人都会对“镇”这个行政单位有新的认识。朝港镇面积3948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六个城区面积总和的三倍。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1568名牧民。他们依然沿袭着祖先留下的生活方式,每年随季节更换牧场,追求水草而生活。乐乐车停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如此大的面积,为牧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落在了查岗镇中心卫生院主任小明和他的4名家庭医生团队的身上。
小明今年45岁。他在这家保健中心工作了22年,担任主任15年。他是地道的蒙古人,中等身材,小麦肤色。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骑术精湛。听到记者要上门看诊,小明爽快地答应了:“明天我们去两个牧民家里,都离卫生院不远。”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坐卫生院的“移动健康工作站”——一辆配备常用医疗设备的越野车出发了。
车子没多久就驶出了柏油马路,驶上了一条草地小路。说是小路,其实是汽车进出牧场时留下的车辙。初冬的草原辽阔、辽阔。此时,已经没有了“风吹草、牛羊”,只有牧民用割草机修整的一片片“石板”草原。每年9月左右,草籽落下但草尚未枯死时,牧民用割草机将草割下,打成直径1米左右的圆柱形捆,堆成堆存放,供牲畜越冬。口粮。
“板村”上的路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平坦。对于乘坐越野车的人来说,一路上充满了坑洼和颠簸。 “现在正是去牧民家考察的好季节,冬天开雪地摩托很难开进去。”小明说道。
我在草原小路上开了近半个小时,仍然没有人。小明指着前方说:不远了,就快到了。但我们只能看到广阔的草原和远处微微起伏的山脉。继续往前走,车辙越来越浅,一道用木杆和铁丝绑着的长长的栅栏映入眼帘。这就是库伦草,牧民用它围成一片牧场,作为放牧的边界。但说到墙,乍一看只有“墙”,没有“围墙”。墙的尽头没有任何转弯,更谈不上完整的闭环。汽车沿着这堵“墙”行驶。
见到曹库伦后,牲畜的数量逐渐增多。远处的草地上,羊群像滚动的棉球一样吃草;马匹五六匹一组,老幼排列整齐,显然是一家人。牛十几头成群,边走边吃。
向前行驶了20多分钟,我们终于到达了曹库伦的入口。一条车辙从入口直接通向牧民的家——一座白色的蒙古包。
蒙古包家族
这个蒙古包的主人是苏亚拉图和他的妻子。他们与晓明院长是老熟人。见面后,他们用蒙古语向我们打招呼,并热情邀请我们进蒙古包。
初冬的草原寒冷。蒙古包的炉灶里,羊粪砖块正在熊熊燃烧,抵御着外面的寒冷。桌子、椅子、床、柜子,几件简单的家具都很旧,但是很干净。苏亚拉图夫妇只懂得几句简单的中文,我们在晓明院长的翻译下开始聊天。
户籍上的这个四口之家,只有长辈两人常年住在一起:女儿在蒙古国攻读蒙古文化博士学位,儿子在呼和浩特市一所大学学习声乐。家庭牧场上有200多只羊、30多头牛和几匹马。每到牧场劳作较多的季节,老两口就忙不过来,就雇人帮忙。儿子担心老人的健康,多次提出要回来一起经营牧场,但都被苏亚拉图阻止,苏亚拉图坚持让儿子读完大学。
苏亚拉图今年50岁,患有高血压。小明是他的家庭医生。苏亚拉图说:“以前我在牧场上放羊,偶尔会突然感到头晕、头痛。我会下马,找个阴凉的地方躺下,喝点水,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但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病,直到那一年,卫生院给我送了一个小药箱,给我做了检查,现在我按照小明主任的建议,按时吃降压药。 ,我可以随时打电话询问,这样的问题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发生了。”
苏亚拉图所指的“那一年”是2011年,当时呼伦贝尔市刚刚实施了牧民送小药箱项目。查岗镇是当年首批试点之一,苏亚拉图也是首批受益的牧民之一。
小明说,当时的小药箱较好地解决了牧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说话间,小明已经检查完了苏亚拉图的小药箱,补充了不足的药品,然后拿出里面的血压计,给苏亚拉图测量了血压。
“血压在83到128(毫米汞柱)之间,还是比较可控的,比以前好多了。早年,高血压很容易达到170、180(毫米汞柱)。”小明松开了苏雅拉图的手臂。他一边包扎,一边说:“你要按时吃药,每天测血压,如果身体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说完,小明一手打开手机应用,另一只手举起了血压计。时不时调整一下位置。最后,他干脆将血压计举到了蒙古包中央的最高点,手机APP就收到了数据。
小明介绍,这款电子血压计是小药箱里的“高科技”。 “小药箱不断升级,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信息化是它最大的特点。这款电子血压计可以联网,将牧民的血压实时传输到卫生院信息平台我们可以到卫生院查看牧民的血压值,如果血压控制得不好,可以加强干预,直接用微信或者电话询问牧民的身体状况,进行指导。他们要吃药。”
骑摩托车放羊的老人
告别苏亚拉图夫妇后,巡逻车驶向另一户牧民童拉嘎家。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童拉嘎今年70岁了,身体强健。当我们到达她家时,我们遇到了从城里来的她的儿子和儿媳。汤拉加骑着摩托车去放羊。辽阔的草原上,看不到羊,也看不到人。童拉嘎的儿子微笑着,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道:“我看不到你,距离太远了,风大,你进去坐吧。”
如果说苏亚拉图家的蒙古包生活代表了最传统的牧民生活方式,那么通拉嘎家的砖房和停在门口的车辆则带有一丝现代文明的气息。除了蒙古包外,汤拉嘎家还有一排南北通透的平房。室内取暖不再需要炉灶,取而代之的是每个房间都有自热式加热器。客厅里有一个1米多长的鱼缸,里面养了几条锦鲤。如果不是客厅墙上挂着手工编织的蒙古风格挂毯,光从家居风格很难看出这是一个草原深处的家庭。
通拉嘎的妻子并没有早死,两个儿子也成家立业,进城做生意。现在她家里养了300多只羊、60多头牛,大部分时间都是她一个人照顾。只有到了产羔放牧的季节,她才会把儿子儿媳叫回来帮忙。
“唐拉嘎回来了!”有人在门口喊道,我们赶紧出去迎接。远远就看到一位穿着蒙古袍的瘦瘦老太太骑着摩托车。进了院子,童拉嘎停好摩托车,笑着走了过来,催促我们进屋:“你们在外面做什么?外面这么冷,快进来坐吧。” Thong Laga年轻时就这么做过。村干部也是我们在草原上遇到的最会说汉语的牧民。
“草原上的生物每个季节都需要吃草,否则就会生病,所以牧民每年都要赶着牛羊换草两次。”童拉嘎说,“每年五月份左右,我们都要赶着牛羊换草场,去夏季牧场。夏季牧场都在草原最深处,你要走最远的地方。”边境河边的牛、马、羊整个夏天都在夏季牧场吃草,到了九月份天气开始变冷,我们就把牲畜赶回冬季牧场。 ,牲畜吃掉的草整个冬天,直到明年五月。”
唐拉嘎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相当好。 “主要的疼痛是腿痛和高血压。现在他按时吃药,走到哪里都带着药。”汤拉嘎微笑着指了指桌上的小药箱。这时,小明已经给汤拉嘎的小药箱里补充了常用的药品。像往常一样,小明给老人量了血压,上传了数据,然后开始给我们讲他的工作“秘诀”。
“我们卫生院现在共有4个家庭医生团队,必须保证每年两次为普通人群上门咨询服务,为特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孕妇、65岁以上老人)上门咨询服务四次“一年了,但是我们草原的情况比较特殊,你不能随心所欲地来我们这里。”小明说道。
“每年四五月是母羊产仔的时间,正是我们去草原考察的好时机。产羔是牧民每年的一件大事,牧民肯定会留在自己相对固定的冬季牧场,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疾病传播的高风险时期,我们在检查时会送去手套等防护用品,并教他们卫生防疫知识。随时都会发现并报告,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四个家庭医疗队都会出去查房。”
“九月份我们一般不会出去巡查,这个时候牧民正在准备过冬的草料,有时还要走很远的路去取草。这是牧民最忙碌的季节,我们也很轻松10月份,我们刚开始陆续走访患者,元旦前后,我们给牧民们带来了一些治疗感冒、腹泻的常用药品。上门磋商的好机会,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们都会抓紧时间安排上门磋商。”这时,雪花开始从天上飘落,不一会儿,原本淡黄色的“板寸”就彻底变白了。
大雪封路的季节即将到来,蒙古包里的牧民不得不陪伴一群牛羊度过漫长的冬天。好在他们旁边有蒙古包、炉灶、小药箱。
文/健康报记者 江天一 柴玉佳 特约记者 李世成
摄影/健康报记者 张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ks-io.com/html/tiyuwenda/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