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规则修改;观看比赛;影响
篮球规则经过110多年的不断发展,对篮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规则的修改包括对旧规则的修改和对新规则的不断完善。国际篮球联合会每4年对国际篮球规则和篮球运动的整体发展进行一次集中修改。主要目的是保证篮球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历史上,每一次篮球规则的修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篮球技战术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篮球的看法。
1 篮球规则
篮球运动是由春天大学的詹姆斯·奈斯米斯先生于1891年发明创造的,最早的篮球比赛规则也是由纳泽蒂斯先生制定的。篮球是一个游戏,游戏,玩游戏,玩游戏,你必须有规则。规则表明,提倡和禁止是用来指导比赛的。
1.1 篮球规则的发展
规则的修改促进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而篮球技术和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规则不完善的地方的适当修改或补充,从而使篮球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规则与篮球与战术的关系一样,就像生产力与生产一样,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规则通过肯定、否定、允许、不允许来保证篮球运动的正常发展,促进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场上符合规则的动作就是正确的动作,否则就是错误的动作。
规则从最初的13条增加到目前的58条[1]。篮球技术和战术已经从原来的简单、低水平发展到现在的高水平。它们是技术战术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例如,带球技术从最初的肘关节为轴发展到现在。现在,规则明确指出,运球结束的标志是运球时球接触球或手掌的瞬间,大拇指越过垂直面时[2]。如果手掌始终向下,拇指没有超过垂直面,球就不能停留在手上。因此,以肩关节为轴,单手反手,然后转身运球的现代技术将得到合法形式的肯定。又如:投篮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原地踏胸投篮,到现在的自上而下扣篮、单手或双手化妆等高超技术,规则明确规定球员团队成员正在做的事。射击。因此,扣篮、补篮等现代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比赛中出现了背靠背跳投、后背跳投、勾手跳投等多种形式的技术。确定的基本原则。在犯规处理方面,特别强调攻守平衡的指导思想,以及投篮球员为摆脱防守、避免犯规而采取的各种形式的跳投技术,以达到得分和推进的目的。持续的防守战术。发展等
1.2 修改规则原则:
(1)公平。这是修改规则的基础。规则应该对游戏双方都公平。因为篮球比赛是在同等时间、空间、场地、人数条件下篮球意识、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的较量。
(2)平衡。平衡(或平衡)是指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都要保持平衡。比如一场比赛容易得分或者很难得分,都会让比赛变得僵化、不刺激,从而失去篮球比赛的魅力。
(3)定义。规则的定义必须简洁,文本准确。
(4)编译。规则的编制必须避免重复,做到前后一致,不得相互矛盾。
(5) 短。规则要简明扼要,避免死板,让人难以理解。
(6)例外。规则的前面有很多规定。如果没有例外(即注释),规则很难执行。例外情况是确保积极规则的实施[3]。
(7)安全。规则必须保证人身安全,保证比赛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顺利进行。
(8)电源。裁判员必须赋予裁判员权力,让其在比赛中工作、执行规则具有权威性。
(9)连续的。规则应尽可能减少比赛中的中断次数,从而保证比赛的持续进行,使比赛更加紧凑、精彩。
(10)没有优势。规则不得使比赛中任何一方擅于违反规则,使比赛公平合理地进行。
1.3 近100年来的主要变化以及游戏对游戏的影响
1.3.1 游戏难度提升空间有限
“空间”与“高度”相关。高年级队员的出现和数量的增加是近50年来国际篮球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既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发展带来消极因素。为了促进灵活、快速、科技化全方位发展,防止战术僵化、简单化,规则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和修改。
(1)罚球区和禁区的出现和扩大。篮球运动起步阶段,场上没有罚球和禁区。据文献记载,1897年增加了罚球区,1932年增加了3秒的规则。当时面积很小(5.8米×1.8米),面积增加了一倍(5.8米×1.8米)。 3.6米)在20世纪50年代初。 1958年成为高5.80米、底6米的梯形区域。禁区是对高级玩家活动的限制。
(2)确定干扰球规则。关于球员干扰球,原来的13条规则中有规定:如果球停留在球的边缘移动球,你应该算一球。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通过使用中锋进攻,干扰球数量在粘贴上盛行。此时,柱子与篮筐底部的空间已经有了规定。到1956年,规则中已有了关于篮筐级别的诉讼和规定,并演变为现行规则第43条。 [4]关于干扰球的规定是从立体上限制高级队员的活动。
(三)扩大占地面积。 20世纪30年代,体育场面积被确定为26米×14米,这个尺寸一直保持到1984年。1985年,体育场面积改为28米×15米。场地扩建后,运动员有足够的空间发挥技术、实施战术。
1.3.2 数量有限,增加比赛强度
数量与成绩有关,也与限制不当的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加投篮次数和抢球次数,减少各种失误中的犯规次数等。这里涉及的主要是指刑事处罚的减轻和加重。篮球比赛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瞬息万变、美丽动人。如果比赛总是被打断,精彩的场景难以形成,比赛就会失去想象力和光彩。为了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的速度,增加比赛的合法对抗性,几年前是通过一一减少犯规处罚来实现的。比如,规则规定队员在前场侵犯犯规,不判断对方罚球;人群犯规,无论犯规次数多少,被犯规球员处以两次罚款;惩罚;取消最后3分钟的犯规处罚,以此类推。这些规定对于当时篮球运动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处罚越来越轻,犯规次数也迅速增加。事实上,犯规有时会成为一种赢得球权的手段,或者破坏对手的进攻,即所谓的“犯规战术”。犯规增多、不良行为增多,是近年来国际比赛中出现的不良趋势。严重影响篮球技术、战术的提高,破坏公平竞争、文明竞争的氛围。于是,近几十年来,为了促进球队减少犯规,减少因犯规造成的比赛中断,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速度,而从反面,即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希望能达到我想要的目的。目的是让篮球比赛在更加干净、良好的体育道德风气(环境)下进行。这就是国际篮联世界技术委员会近年来针对非法身体接触导致犯规并发起全面进攻的背景。方法是对相关犯规采取逐步加重的处罚,提出完全可以对队员或球队为了获得任何利益而进行处罚。如:(1)比赛最后5分钟的规定、最后3分钟的规定; (二)选举权提案; (3) 参赛人数为10人;二次犯规规定本队8次犯规规定,本队7次犯规规定; (六)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规定以及对教练员、替补队员、队员技术犯规的处罚等。这样,犯规就丢了,措施有效,犯规立即明显减少[5]。
2 规则对观赏性的影响
目前,国际篮联每4年对国际篮球规则进行一次集中修改。主要目的是保证篮球运动向健康方向发展。从历史上看,每次篮球规则的修改都对篮球技战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篮球比赛的观赏性[6]。
2.1 24秒的修改
规则增加24秒:1957年增加30秒。 2000年,30秒规则改为24秒。 24秒规则给篮球比赛带来了新的局面,使得比赛呈现出高速度、快转换、大比分的特点。 [7]。
2.1.1 24秒规则使比赛节奏清晰,以快节奏为主
从1991年中甲联赛的技术统计来看,164场比赛中有116场得分超过100分,占比赛总数的70.7%,其中得分超过100分的有44场[8]。前卫奥地利队与八一双鹿队打出117:147的联赛最佳成绩战绩。高分一方面体现了运动员技术和投篮准确性的提高。快节奏打法具体体现在运动员的观察判断反映更加敏锐,动作速率、移动速度、重心调整、技术衔接更快;战术的配合更加合理、快速、紧凑,从而加快攻防转换以及攻防转换和快攻与进攻位置的衔接速度,特别是意识高度。以及高位队员参与快攻的速度。即使是慢节奏的阵地战,也不乏快节奏的衔接。比如扣篮就接近扣篮,虽然有快节奏的进攻,但必须转化为慢节奏的打法。攻击,不过是一种过分的形式。因此,各队善于把握战机和调整节奏,高速、高强度地比赛,高速转换技术和战术,争取控制时间控制空间的主动权。主打风格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观赏性。
2.1.2 24秒规则让集体防守和个人防守变得犀利、更有攻击性
进攻球员从控制活球到篮筐或触及篮筐的24秒内开始投篮。全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能够有效、合理地运用24秒规则,尽可能多地尝试,尽可能多地传球,避免对手的抢断和犯规。回来得分时间,这样赢得比赛的机会就会增加[9]。 24秒规则的实施,使篮球比赛中的防守防守转变为在侵犯人的犯规边缘的进攻防守。不仅是防守技术的运用强化了进攻性,更是攻防双方的强项对抗。各队的防守都具有犀利的攻击性。抓、斗、破、掩护,用途广泛。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利用各种手段从对手手中控制球,而不仅仅是阻止对手并控制优势。这无疑是防守理念的更新,让防守变得更加主动和更具破坏性,这给进攻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各队采用全场快节奏或在半场区域扩大,使对手无法在24秒内组织有效的进攻,完成自己的战术,达到得分的目的。悬念给游戏带来了很强的观赏性。
2.1.3 24秒规则让明星球员角色凸显
玩家是游戏的主体。篮球虽然是一项集体运动,但球员超凡的体能和心理能力使得篮球运动具有一些个性化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技术运动理论上被称为“特殊技术”[11]。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支球队的战略战术往往是围绕着明星球员来实施的。尤其是24秒规则实施以来,战略战术围绕着明星球员细化和变化,比如NBA芝加哥公牛队的乔丹、奥尼尔、洛山基胡人的布莱恩特、麦迪、姚明等。休斯敦火箭队的球员除了全面熟练的精湛球技之外,还拥有非凡的速度、弹跳能力、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之外,还是一支多才多艺的球队。 - 由攻击和捍卫善的能力来分面和编辑。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动作,当他们面临困境甚至危机时,能够在各个关键岗位上展现出不凡的本性。 ,后退,控制节奏,左右,他们的作用是其他球员无法替代的。他们是篮球场灵魂的象征。每个观众或者球迷总是期待球队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让人总是期待,让人总是想看到这个关键时刻。这就形成了比赛的亮点,增加了比赛的吸引力。
2.1“暂停报名”新规则对比赛的影响
练习人员根据场上情况及时请求暂停,调整球员,改变攻防战术。每半场比赛,他们都不会因为停赛次数和换人时机而影响自己的战略部署。
2.2.1充分发挥教练员的指挥艺术
教练是比赛的指挥者。胜负的关键往往在于教练员在比赛中的把握和指导。旧规则的次数和限制是:每支球队在前3节比赛中,每支球队都可以给予所需报名的暂停,第四节第2次暂停,并且每次对决的请求将被允许是一次。暂停登记;未使用过的暂停不得在下一节或决胜时间内进行。该规则对暂停使用的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样的规定使得教练们利用的停顿空间非常小。如果遇到激烈的比赛或者某段球员发挥出色,教练员很快就会指出球员的错误和不足,让队员及时纠正,以争取比赛的主动或逆转。游戏。水平,并合理调整进攻战术部署,抑制对方的盛况,改变被动局面;如果由于场上发生复杂的变化,需要重新组织攻防战术部署的调整,则会因本条规则而受到暂停次数和时间段的限制。前面用了无用的暂停,后面的悬浮就不能用了。教练们无法让场上的球员充分贯彻自己的战术指导思想和意图。等等,等到比赛休息时间或者下节暂停的时候再重新组织战术部署。此时,战机已经丢失。抢占比赛主动权的机会已经过去,使得球队失去了一次良机。如果是比赛的最后关键时刻,需要多次暂停来巩固优势或者扭转败局,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可能存在上一节没有使用的暂停浪费,第四节的暂停还不够。暂停运用不够充分,教练指挥比赛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
新规则改变了这种状况。规定了暂停的次数和限度:上半场(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任何时间,可以允许暂停2次;下半场(第3、4、4节)任何时候,暂停报名3次,每胜一场暂停报名1次,未使用的暂停不得留至下一场半场或决定性的时间。这一规则的修改放宽了每半场暂停的使用,增加了教练员使用暂停的空间。使教练员的配置和使用更加灵活。无论是激烈的比赛,还是某个球员的某个球员,教练员都可以在大空间内使用暂停。无论是停赛还是暂停,他都减少了停赛浪费的次数。更充分的是,教练员可以更好地抓住战机,及时组织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指挥水平,达到控制比赛、赢得胜利的目的。如果是比赛的最后关键时刻,教练员可以尽可能利用下半场暂停到此时此刻,充分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及时应对场上的变化,以达到目的巩固成果,达到最终胜利或扭转败局的目的[13 13 [13]。在比赛中,以指挥能力定胜负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教练员应根据本规则的变化,详细分析比赛情况,准确估计和把握比赛的发展,合理分配暂停,及时果断地选择暂停使用的时机,积极合理调整。战术部署,力争掌握比赛主动权,使球队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不断扩大战果,力争赢得比赛胜利。
2.2.2 推动先进技术和战术理念发展
比赛最后关键时刻,双方将充分利用宝贵的停顿时间,积极组织调整部署战术。这就要求每支球队必须具备多种先进的技战术配合,甚至是短时间内的战术协调能力,并能在场上运用得当,应对场上出现的复杂情况和变化。 。 ,从而减少了比赛关键时刻的盲目性,增加了技战术运用的合理性,促进了新的、先进的技战术的不断出现,使得各队的先进技战术理念在竞争[14]。
2.2.3 让游戏更精彩、更具观赏性
新规则对每半场的暂停时间没有限制。通常,球队都会尽可能地把时间拖到下半场,直到比赛的最后关键时刻。比赛最后关键时刻暂时落后的一方,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挫败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停顿来对抗对方的智慧,支撑毅力,及时合理的调整攻防战术,安排好攻防战术。集中精力,顽强拼搏,争取比赛最后的胜利。同时暂时比分领先的一方也无法受到负面攻击。你必须利用这些暂停,根据场上的情况迅速调整对策,积极组织进攻,随时应对场上的变化,巩固或扩大自己的比分优势,捍卫比赛的胜利。由此,攻防技战术难度加大,比赛对抗的激烈程度和比赛场面的“变幻莫测”,增加了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比赛中并没有出现最后几十秒追上几十分的情况。例如,2004年12月,NBA常规赛火箭队对阵马刺队的比赛。 35秒内拿下13分,以分差险胜马刺,这一刻是NBA的经典时刻[15]。也正因为如此,观众始终期待,比赛更精彩、更有吸引力、更有观赏性。
综上所述,篮球规则无论是“24秒”还是“暂停报名”都发生了修改。本质是以观赏性为基础的。目的是让比赛更加激烈、更加合理。因此,在探索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制定训练指导思路和比赛计划、总结经验教训时,这些内容都离不开篮球规则以及分析。以及这些内容的使用。如果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利用,比赛的结果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双方实力都很强的比赛中,修改规则就显得更加重要。
结论:篮球规则的修改对比赛的观赏性影响巨大。事实证明,篮球规则的修改是为了让比赛更加合理、更加激烈,从而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因为观赏性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共性,体育项目的观赏性不仅仅是在运动过程中引起观众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观赏性是体育运动存在和发展的直接原因。但体育运动的观赏性并不是天生的、永恒的,因此需要通过修改规则不断引导比赛方向,使其更具观赏性。在篮球运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运动员素质、技战术打法、职业化水平、球队运作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继而成一。为了保证篮球观赏运动的存在和发展,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篮球运动,使篮球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积极合理调整战术部署,努力掌握比赛主动权,使球队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不断扩大战果,力争赢得比赛胜利。
参考:
[1] 委员会。篮球词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2004年篮球比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
[3] 郭玉培.篮球裁判600问[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年。
[4]2003年篮球比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5]徐跃杰.篮球新规则的判罚原则[JL.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 03, 3 7(L): 67-69
[6]金赛英.论篮球比赛的观赏性[J]体育科学,2003年11月,第1期。 6、6号、59-63
[7]张杰,皇甫尚峰.篮球比赛新“24秒”规则解析[J].山东省体育厅,2004年第26期,第102期,22-23。
[8]吴鹤斌. 24秒规则对男篮A联赛技术战术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期16、第3期,52-54
[9]刘友军.欧阳洪武.篮球防守战术中的时间因素[J]体育杂志,2004年5月,第11卷第3期,108-110
[10] 薛兰.篮球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解析[J].体育科学,2000(4):39-40
[11]2003年篮球比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12] [9] 郎慧.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如何运用规则[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10月,第1期25、第5期13-14
[13]赵英辉,等篮球规则对技术战术的影响J].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ks-io.com/html/tiyuwenda/7134.html